• 新浪微博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注册
  • 登录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院 校 > 课程推荐

这样的“肯定”,让孩子更自信

  • 课程推荐
  • |
  • 2014-02-10 09:34:49
  •  | 

[导读]自信的孩子不是独立长成的,也不是家长能够单向塑造的,而是一件孩子与家长互动的行为艺术品。孩子真实的表现自己身上的特点,留给家长鉴别和评价,家长也应该给孩子真实的评价。何谓真实?真实就是优点与缺点都是对特点在特定情境下的解读,也许换一个时空,过去的缺点就变成了现在的优点。

  每个父母都希望培养出有自信的孩子,只是有些家长用对了方法,有些家长采用的策略却适得其反。最常见的一种扼杀孩子自信心的古老方法就是:“孩子表现好是应该的,不要给他们太多的称赞,以免他们志得意满,不再力求上进。永远要告诉孩子他的缺点,他还有哪些可以努力的空间,这样孩子才会继续不断的努力,总有一天可以出类拔萃。虽然在我心里以孩子的表现为傲,但是绝对不能说出来,因为这样会妨碍他成长的空间。”
  可能还有很多父母抱持着这种为孩子好的苦心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成长,为了得到父母的赞许,只好不断的努力。但是就算有再高的外在成就,心里始终认为自己不够好,因为他已经习惯不断用更高的标准来看待自己,永远活在追求别人的肯定,“好还要更好”的桎梏里。
  因此,要让孩子有自信,自在快乐,不要从小这样残害他们。孩子有缺点需要改进,一定要帮他们想办法调整和改进;孩子有优点值得赞许,也不要吝于给他们鼓励和肯定。如果永远拿着一百分的标准来看孩子被扣掉的分数,孩子永远不会有自信。唯有从零分的角度看到孩子得分的地方,孩子才会知道自己拥有些什么能力,相信自己。
  孩子怎么看待自己,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,是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关键。从孩子懂事之后,就透过与他人互动的点点滴滴,逐渐形成对自己的看法,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,来自于重要他人的评价。小的时候,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,很难去评断爸爸妈妈的话,有多少正确性和可信度,几乎都是全盘接受。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语,往往在潜移默化中,形成孩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。父母的话语,在孩子的心里,会变成他自己的声音,即使长大了,父母不在身边,那些话语还是一样的如影随行。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指责和批评,孩子很自然的认定自己是个糟糕的孩子。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,并将它指出来,给予正向的肯定,孩子也自然而然会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,进而建立自信心。
  正向看待孩子
  每一种气质向度都没有好坏,端赖在什么情境下,从什么角度看待。父母要学习从正向的角度描述和看待孩子的特质,孩子就会喜欢自己,进而对自己有信心。所以家长要练习将正向的口语描述变成习惯。这样做不是要故意夸大孩子的优点,而是要如实的给孩子回馈,如果可以从正向的角度描述,孩子会更加珍惜自己的优点,表现得更好。孩子的每一项特质,都是他的资产,就看能不能在适当的情况下发挥。这一点得靠父母和老师的帮忙。
  我的女儿从小相当好动,记得她幼儿园大班时,有一次我去参加学校的家长会,老师谈到带小朋友去户外教学的情形。老师说有一次去参观美术馆,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安静守规矩,只有三个小朋友,跑来跑去,静不下来。这三个人分别是XXX、XXX和我女儿。听到老师这样说,我的脸上立刻出现三条线,虽然早知道他气质好动,这是必然的结果,但仍感觉有些羞愧。老师聊些别的事情之后,又谈到有一次户外教学。公园里有一座非常高大的绳索攀爬架,大部分的小朋友爬到一半就停下来了,只有XXX、XXX和我女儿爬到最顶端。这时,我顿时头上发光,感到莫名的骄傲。一阵高兴过后,我仔细想想,这三个爬到最顶端的小朋友,不就是在美术馆里最不守规矩的那三个吗?我才突然顿悟原来孩子的特质没有好坏,就看它被摆在什么位置。放对了位置是英雄,放错了位置是狗熊。
  父母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,了解孩子的气质和优势,给他们适合的环境,顺情适性的发展,表现轻松自然的那一面,这样孩子就会活得有自信又快乐,我们也会快乐。

相关阅读:考后 孩子 你常 家庭 这样

新闻追踪